何以曹县

              时间:2024-04-22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从“籍籍无名”到“声名鹊起”
从鲁西南小城到“宇宙中心”
近两年,曹县望尘追迹,踏时代巨浪
以创新之态稳步向前
以传统抓住现代商业契机
以产业活力频频“出圈”
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绚丽
平平无奇小城缘何成为现代“流量”小生
揭开面纱
沿河寻迹
640 (1)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晋、鲁等国的黄池之会,大手一挥,在泗、济之间凿出一条运河,称菏水。菏水开凿后的一百多年里,它是往来江、淮、河、济的唯一航道。
菏水通,城镇兴。地处于菏水和济水交叉的陶邑,凭借水道交通网的枢纽,很快繁荣起来,摇身一变成为了天下之中。后范蠡弃政在此经商,一时之间,陶地商贾云集、车水马龙。
而陶邑的正南方曹县,此时泽渚湖河遍布,水天茫茫,平原甚少。商贾熙熙攘攘势必将繁荣蔓延,很快,原上开始建造起了码头和驿站。
640 (2)
商业市镇的突飞猛进为城镇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勃勃生机。至金元,人烟辐辏,渐成重镇,小镇中一东一西有两条小河穿过,河上覆有两块巨石供人行走,小镇因此得名磐石镇。至此,曹县城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主城虽晚,但真正的曹县历史却远不止此。
何以曹县,曰“华夏第一都”。
640 (3)
曹县,上启商汤,下接春秋。曹县的历史,甚至比齐、鲁更悠久。
据传,在4000多年前,“鲧”出生在曹县,他这辈子干了两件大事。一、奉尧帝的命令与黄河较了9年劲;二、生下“大禹”,历经13年完成治水重任,并顺利从舜帝那里继承王位,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家天下”王朝——夏朝。
如此说来,曹县自古就是“龙兴”之地,当然,这些只是传说,无从考证。
640 (1)
公元前1700年,成汤在“亳”起兵,建立商朝,定都在了亳。而“亳”,经众多历史学家考究,正是现在的曹县,故曹县有“商汤开国地,华夏第一都”的美誉。
历史厚重注定名人辈出,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商朝宰相伊尹、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吴起、思想家庄周、汉朝农学家汜胜之、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等一批杰出人物不断点缀着曹县的历史星河。
把历史的卷轴向前舒展,文明早早地在曹县大地萌芽与滋长。
640 (2)
说曹县,绕不过“堌堆”。曹县境内,有着近500处堌堆遗址,其中100多处保存完好。在曹县,堌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可以说是曹县最早的人类文明遗址了。这些堌堆曾是先人求生的高地,也曾是他们的墓地。它们切片一般地记录下历史,既曾被人敬仰,也曾被人遗弃。曹县的堌堆虽然现在被人们称为“历史高山”,但它其实是人类历史上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它是一位从黄河抗争史中走出的“铮铮铁汉”。
从地理位置上看,曹县这片古老的土地,地处平坦肥沃却又多灾多难的“黄泛区”。
640 (4)
黄河从黄土高原奔流而下,过了河南郑州开始变得喜怒无常。据历史文献记载,从先秦到民国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大的改道26次,危及菏泽域境的有12次大改道。而曹县,正处水患中心。
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从河南封丘县铜瓦厢决口,改道大清河,结束了黄河数百年夺淮入海的局面,这是黄河第六次重大改道。1875年(清光绪元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创修南岸障东堤,黄河才受两岸堤防束范,形成现河道。
近千年的抗争,让勤劳、斗争、坦率、刚毅的品格深深烙进了每个曹县人心中。
黄河安澜,造就新篇。有过拔丁抽楔的艰辛,才懂安稳前进的道路来之不易。
640 (3)
没了黄河的骚扰,“不安分”的曹县人在安静的黄河边大刀阔斧,曹县一跃成为农业大县、全国超级产粮大县,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位居山东省前列,其中粮食产量居于全省前三。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实现了19年连丰,总产量连续四年超过26亿斤,先后荣获“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山东省现代农业强县”等国家级省级名片。
640 (5)
“米袋子”鼓了,“菜篮子”也不甘落后。在邵庄镇,一座座蔬菜大棚鳞次栉比,穿路过村,整个镇依偎在蔬菜大棚的“怀抱”中。故道水乡,蔬菜小镇,每天约有3000吨蔬菜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土地亩收入由3000元增至3万元,带动周边乡镇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从业人员达8万人,年产值达30亿元,“小油菜”真正变成了“大产业”。
国内小油菜直通大湾区,而在大洋彼岸,曹县芦笋上坐着海铁联运班列,摇身一变成为了老外餐桌上的美食。
640 (6)
曹县芦笋并非籍籍无名,自1976年开始,芦笋在曹县就扎根扩散,经过30年的精心“打理”,全县芦笋面积12万亩,加工企业发展到24家,年加工能力15万吨,成为了全国白芦笋种植第一大县,也是芦笋加工和出口第一县,年产值超3亿元,可谓成为了蔬菜里的“爱马仕”。
从汹涌的黄河中走来,曹县铁骨铮铮;再次望向已经安静的黄河,曹县久久为功。
 
它是中国改革开放路上的“赶考者”。
一个内陆县,如何成为改革开放路上的“弄潮儿”?
60年代,时任河南兰考县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当地群众开启了与风沙、内涝、盐碱的抗争,种下成活率高、生长快的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从此唱响了“泡桐之歌”。
作为“邻居”,曹县积累了大量的泡桐资源。而在此时,位于西北角的庄寨镇,望着全县几百万株泡桐陷入了沉思。
生长快、木质轻、易加工。在勤劳的曹县人眼中,这俨然已经成为了致富的“敲门砖”,况且曹县的木制品加工产业可追溯到明代末年,600余年的丰富经验和得天独厚的现有资源开始碰撞,竟打开了“千亿级林木产业集群”的大门。
640 (7)
改革开放后,曹县便早早与世界接起了轨,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板材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桐木加工出口创汇基地。
不仅是板材,传承了数百年的草柳编手艺开始大放光彩,到80年代,曹县的木制产品就远销国外,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路上的一个典型缩影。
作为全国闻名的林业大县,惊人的生产力和精湛的雕刻技艺更是让曹县垄断了日本近九成的棺材,“made in 曹县”终究是承包了日本人最后一程的体面。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破利益固化之藩篱,战封闭孤行之逆流。曹县林木产业在改革中再闯出一片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近年来,曹县不断优化林木加工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了“一园、两核、多区”发展格局,各功能分区特点鲜明。林木加工产业覆盖全县26个镇街,年林业总产值1200多亿元,是全国三大千亿级林木加工产业聚集区之一。
640 (4)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商的普及,“跨境电商+平台搭建”更是点燃了曹县木材加工产业发展新引擎。
数据统计,阿里巴巴国内批发网站上涉及曹县木制品企业4000多家,占全网木制品企业的40%以上,全县木制品网络销售额占淘宝、天猫的40%,占京东的50%,占阿里巴巴中国木制品跨境电商销售额的12%。
曹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木制品跨境电商产业带”,产品远销美国、西班牙、德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瑞典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它是农村电商“弯道超车”的成功者。
一句“曹县666”引发网友热议,一夜之间成为了“宇宙中心”。曹县火了。
“叮”,2009年,大集镇丁楼村的任庆生在网上接到了第一单;“滴”,2024年,曹县物流园内包裹每天堆积如山。
640 (8)
穷则思变,曾经作为一个贫困县,曹县没有发达的重工业,更没有优越的旅游资源,农民只能靠着三分黄土看天吃饭,但勇于突破的曹县人并没有坐井观天,他们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在农村电商中大展拳脚。
拨云见日,有真东西才会有大改变。
曹县的电商靠演出服起家,若干年前,大部分人搞影楼服装,大多是家庭作坊,做出来之后肩挑人扛到全国各地摆摊设点,或上门跑地推。
640 (9)
触网后,短短两年,大集镇多出了数百家网店,表演服饰更是占全国市场的70%,此时,农村致富的工具再也不单单靠着锄头。
市场发展就像慢慢烧着的火苗,政府好比烧火棍,伸进炉膛搅动了一下,星星之火噌的就变成燎原之势,越烧越旺。尝到甜头,大家纷纷做电商,全行业开始粗放式的野蛮生长,这让政府若有所思,开始有序介入、引导和扶植。
2013年开始,大集镇政府成立了“电商产业发展办公室”,开始做电商园区,出鼓励政策,做规模化标准化运营,试图建起从设计、加工到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
640 (10)
近年来随着国潮崛起和年轻人文化自信的提升,曹县又开始在汉服上苦下功夫,不超过5年的时间,曹县汉服就已经年销售额超70亿元,形成了原创研发、设计制作、辅料辅具、体验展示、网络营销等完整的汉服产业链,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曹县逐渐壮大成为“中国原创汉服生产之都”。2024年伊始,爆火的马面裙再度让曹县“出圈”,短短两个月就交出了5亿的惊人“战绩”。
2282家汉服企业,构成了曹县庞大的“汉服帝国”。
“农民致富、草根创业”。曹县电商顺势而为、顺势而上,探索出一条电商带动精准脱贫、电商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曹县电商发展新模式。
 
时至今日,曹县共有19个淘宝镇、168个淘宝村,成为仅次于义乌的全国第二大农村淘宝产业集群。全县汇聚电商企业商户5000余家、网店6万余家,带动35万人创业就业。
640 (11)
何以曹县,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其实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曹县”
它不是大家所谓的“宇宙中心”
却承载了所有人的“奋进梦”
来源:大众网菏泽
凡注明"来源:曹县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0相关评论

热点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