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曹县教体局局长张作同:曹县要办大教育

              时间:2023-11-19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深入实施中小学强校扩优行动,确保义务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这是今年年初,山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在谈及教育话题时所作表述。
乡村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因为乡村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着能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能否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教学资源。基于此,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去年起就踏上了蹲点之路,并先后对话全省10多位区县教体局局长,记录下了有关乡村教育的难题和为之进行的探索,拥有130多万常住人口的曹县教育就是典型之一。
据了解,曹县拥有30万中小学及幼儿园在校生,其中一半来自乡村学校。面对学生人数众多的现状该如何办大教育?前进路上还遭遇着怎样的困惑和挑战,如何破题?11月中旬,《青年说》栏目记者独家专访曹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作同,试图寻找到答案。
把镇驻地学校办好,尽可能不要流失孩子
坐在记者面前的张作同,今年55岁。干净利落的漆黑寸发,让这位看上去目光坚定、脸上写满沧桑的教育工作者,特有精气神儿。如果不是身边人透露,很难想象他的头发几乎全白了,他是为了此次对话专门将一头白发染成黑色,而“一夜白头”就发生在他来教育这一年半的时间里。
2022年3月,张作同离开工作30年的乡镇,成为曹县教育的领路人。过去在乡镇工作时,“别人干不成的事我要干成,别人能干成的事我要干好,别人能干好的事我要做到极致”的工作理念激励他从包村、管区书记、副书记,一直干到了镇长、书记。但和乡镇工作不同,成为教育局长的他压力空前,因为教育是一项看不到尽头的工程,每走一步都要付出相当多努力。
上任之初,摆在张作同眼前的两大问题,一学校安全,二教学质量。据他介绍,全县户籍人口有170万人,其中30多万人在外打工,这意味着近10万个家庭在外,对教育的冲击显而易见,而且这种现象非曹县独有。
也因此,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挑战下,张作同提出“要努力把农村中心校办好”,大的乡镇要发展不少于两处完全中心小学,为1-3年级保留几个教学点方便就近入学,给4-6年级孩子办成一个有住宿条件的完全小学,让偏远村庄的孩子寄宿在这里,方便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同时,他们还要发展校车,避免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每天接送孩子在路上,风里来雨里去的不方便。而这,就是曹县乡村教育当前的发展方向。
在这过程中,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源呈现出递减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因此今年以来,山东不少区县实行了农村小规模学校撤并。而且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2-2021年,镇区小学总数减少4754所,乡村小学总数减少73461所,减少数量是镇区小学的15倍之多。
“和大班额一样,小班额也保证不了教育教学质量。”来到教育之前,扎根乡镇工作的张作同就敏锐察觉到了这个问题。对于一所不足100人的小学,想要把它办成一个质量比较高的学校,难度非常大,原因在于学生学习形不成竞争氛围,当地也很难保证把每科老师配备到位。基于这个情况,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之后整合资源,是当下办好教育的唯一出路。
话虽这样说,但张作同还是感受到了压力。但无论前路有多艰辛,他就是要锚定一点——重点把城区学校办好,把乡镇学校办好,把镇驻地学校办好,让孩子尽可能不要流失。这样就能让偏远村庄的孩子到乡镇就读,城里买房的家庭在城区享受优质资源,也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师资的队伍的稳定性。
大部分农村生源回流,有学校都快容纳不下了
从小生在曹县、长在曹县的张作同对于40年前的小学教育环境记忆犹新:在当时,“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就是农村学校的真实写照,那时的课桌椅是用坯垒起来的,窗户小又暗,冬天漏风撒气。但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政府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中小学幼儿园的环境变化有目共睹,曹县最好、最安全的建筑就是学校。但相较于政府的投入程度,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却仍有滞后。
张作同调研发现,曹县教育面临的困难是年轻教师吸附不下来,尽管每年招来大量新入职教师支援偏远乡镇和农村,但在三五年后,他们就会千方百计想要调离这里。真正留下来的都是年龄较大、离家较近的老教师。当前有些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滞后,原因不在于老师不用心去教,而是老教师接触新鲜事物比较困难,他们的思维快要赶不上小孩的思维了。
反观另外一些农村学校,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象。
“这些农村学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距离县城不到十公里,而且还可以享受农村补贴和职称倾斜,学校教学氛围好了,学校老师自然不愿意进城了。”
怎样才能帮更多乡村教师补足差距,让他们安心留在乡村任教?
经历了阵阵“头脑风暴”之后,张作同和班子成员研究决定,要用一个完全的机制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
张作同介绍,教师招聘中,他们拿出了相当比例支持农村,但也让这些年轻教师看到了希望,“新入职教师至少要在农村服务5年,5年后要进行新一轮考核。对于表现突出、态度端正、成绩优秀的老师,我们会征求他们的想法。愿意留下来的大力鼓励,并在领导岗位方面优先考虑。愿意进城的,我们也会千方百计照顾到年轻教师两地分居情况,让他们安心教学。”
对于教师的评优评先,张作同力求公开透明、张榜公示、留下痕迹,接入举报电话。他告诉记者:“我来教育局以后,每产生一项荣誉都先下表彰计划红头文件,再按程序严格评审后,再进行表彰,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老师们不求其他,他最怕的就是被不公平对待,因此只要是公开透明,即便评不上也没怨言。”
去年以来,曹县教体局推动全县初中学校和部分小学实行集团化办学,将全县39所初中学校全部纳入集团化学校,要实现城镇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教育追赶上城镇步伐,最终逐步消除学生择校、家长择校的现象。实施集团化办学一年多,张作同欣喜地看到,今年秋季招生的一年级和初一新生在县城择校现象不那么明显了。举例来说,去年曹城镇中学被纳入曹县继儒教育集团,成了曹县继儒教育学校北校区。这样两所学校就能实现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学生的就近入学。
集团化办学把两所原本没有交集的学校“融”在一起,老师们自然也要均衡搭配,由于曹城镇中学是一所老学校,老年教师比较多。而曹县继儒教育学校则是新建校,新入职教师比较多,所以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把两所学校的师资“打乱”,让原曹城镇中学的教师来到曹县继儒教育学校南校区,新入职教师则要到北校区,以此促进教研教学。
过去,曹城镇中学、磐石回民中学的招生非常困难,但近一年来,在将这两所学校采取集团化办学和托管形式之后,老师们惊喜地发现,集团化办学让城区学校托起农村学校,留住农村孩子就近就读的愿望已初见成效,大部分农村初中学校的生源有了明显增加,有几所学校的学生已经容纳不下。
不要让课间10分钟消失,该给孩子的时间要还给孩子
抓不住教育振兴,乡村教师就是喊空口号。在乡镇工作大半辈子的张作同对此深有体会,如果教育发展不好,最后根本留不住人,乡镇驻地也发展不好。但如果真正把镇驻地学校办成全县一流学校,就能吸纳周边镇的居民来居住。
庄寨实验学校就是个例子。
最早,庄寨实验学校是福建客商开发建设的,当时开发商就找到张作同谈判,想建造一所民办学校,但这并不符合教育相关政策。后来经沟通,他们决定交予政府管理,针对这个小区专门建一所公办学校,并把它挂靠到曹县第一实验小学,后来这所学校还真被带动起来了。
“现在这所学校的口碑和成绩在全县遥遥领先,一点都不比城里学校差。”张作同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但就目前全县的教育状况,还没有真正达到让我满意的效果。我也知道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只能加快速度,但不能让它速成。”
镇驻地学校必须办好,这是张作同对自己的要求,“今年马上开始城区学校托管农村小学,全县小学成立9个教育集团,将农村小学纳入到县城的几所学校里,托管起30个中心校、乡镇驻地学校,用驻地学校带动周边的教学点。我们也会走出去,但更多是引进来。因为我去过杭州,去过青岛,但我发现最后一点也落实不了,因为那些地方太高大上了,我们农村达不到这个条件。”
在张作同看来,虽然有些东西学不来,但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去提升。学习一些好的学校的理念,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提升。
不久前,“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消失”话题引发热议,张作同也关注到了这一现象。在他看来,提倡素质教育并不影响素质教育,把孩子培养成高分低能并非成功教育工作者的做法,要把该给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把他们培养成阳光、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吹拉弹唱都要会一点,不要让孩子成为局外人。
“小学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不能把分数看得过重;初中是真正的感知阶段,对知识要有初步掌握,培养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让初中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高中则是冲刺阶段,要把文化课基础知识学扎实”。张作同特别指出,不要把初中阶段按照高中阶段来教育,“很多学生中考成绩非常优秀,结果高考时一落千丈,那是因为过早发掘了学生潜力,到高中就没有爆发力。因此让初中生在校安全过渡是非常重要的。”
在接受记者专访的前一天,张作同乘坐凌晨三点的高铁从杭州赶回曹县,不断外出学习,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寻找到适合曹县教育发展的“经”,是这位55岁教育人的工作常态。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他不想让曹县教育毁在他们这帮人手中。
“我对自己说,你是曹县教育领路人,你更应该有担当,不能愧对自己良心。”张作同告诉记者,“可能现在做的一些决策不能让所有人理解和满意,但不管别人怎样说,历史会有公断。当过去十年八载,别人能对你有个公正评价,认为你这个人还行,这就做到问心无愧了。相反,如果在别人提到你的时候‘骂娘’,这样不仅愧对自己,也愧对家里老人。”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凡注明"来源:曹县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0相关评论

热点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