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摊话题总被“骂”上热搜?

              时间:2023-03-23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近日,一则“业主购74平房屋套内仅40平”话题上了热搜。
河北衡水的郑女士称,2020年10月3日,她与河北雍景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合同,购买河北省霸州市杨芬港镇万和新城的一处房产。事后,郑女士发现,房屋实际面积与合同中的建筑面积相差近半,因此要求退还房款。但开发商工作人员却以公摊面积为由拒绝退款。
对此事上海浦深律师事务所律师徐紫东表示,购房合同应当注明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徐紫东律师认为本案中如果购房合同中没有写明公摊的具体部位、面积大小等,则侵犯了郑女士的知情权。
 
360截图17970215192339
 
截图自@新浪热点
有关公摊的新闻,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戳中广大购房者心中的痛点。
公摊究竟从何而来?为何大家对公摊有这么大的情绪?要解答这些,还要从近几年围绕公摊的争议来说起。
公摊面积,就是把小区里楼道、电梯、入户大厅、架空层、甚至地下室、设备间、物业值班室等面积,零零总总加起来,摊在了每一套房子的头上。
所以你买了120平方米的房子,但实际到手的面积可能不到100平方米,这余下的近30平方米就是公摊面积。
我们来举个例子:核桃带壳买30元/斤,不带壳买要60元/斤;榴莲带壳卖50元/斤,不带壳卖80元/斤。
这里面核桃的壳和果肉、榴莲的,就是公摊和套内面积的关系,也就是说你花了60万元买的房子里,有十几万买的是公摊。
而目前而言,大部分楼房是以建筑面积销售,即包含了公摊面积,如果取消公摊面积,总价不变的情况下,那么,必然的是单价的上涨。
举例如下:
假如A购得一处楼房,面积为120㎡,该房屋公摊比例为22%,公摊面积为26.4㎡,套内建筑面积为93.6㎡。
按建筑面积计算价格:单价5000元/㎡,总价为60万元。相当于A花了13.2万买了26.4㎡ 的公摊面积。
按套内建筑面积计算:总价仍为60万元,那么单价为6410.26元。
两种计算方式,单价相差1400余元,但是总价并没有变化。
公摊像榴莲壳上的刺一样,卡在购房者的心上。
尤其是为公摊就要多掏十几万出来,这种有苦说不出的感觉,绝大多数买房人都有共鸣。
关键有的时候这笔钱还掏得不清不楚,一来二去,公摊成了一笔糊涂账。
这几年来,“公摊”的话题屡屡冲上话题热搜,引发大家一致讨伐,但“取消公摊”的努力却阻力重重,更让大家进一步积累了对公摊的负面情绪。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取消公摊如此之难呢?
公摊面积的症结在哪里?
这些年,每每提到“取消公摊”的话题,总会有人列出“公摊不能取消”的诸多因素。
比如取消公摊面积,最直接的结果是楼梯、走廊等公共区域的成本无人承担,开发商势必会将这部分成本加进来,变相推高房价。
或者极力缩小公摊面积,造成楼梯过窄、走廊拥挤,降低居住体验。
如果取消公摊,把建筑面积改成套内面积,过去一些开发商在面积上做的促销方案,今后也就不复存在了,开发商将使用率做到极致的热情也会减弱。
而从宏观角度来说,取消公摊面积不仅仅会造成过去住房面积计量方式的改变,税费的计算方式是否会变?物业费是否会变?答案显而易见。
如果要取消公摊面积,意味着这些规则都要全部重新修正,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显然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但是,一时难以取缔公摊,并不意味着购房者要继续容忍公摊的乱象。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公摊是否存在,而是在于公摊面积的不透明。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应当注明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确保购房者知情权。这就需要购房者明辨合同中有关公摊的数据,遇到不透明、不合理的公摊要警惕。
另一方面,有关方面也应推动公摊面积相关标准的统一、规范、合理,并加大对于公摊面积的监管和审核,保障购房者权益。
在公摊面积仍存在的日子里,相关的话题和争议不会停止,但所有争议的出发点,还是应该回到维护购房者权益的初心。
对于公摊到底应不应该取消,你有什么看法?你又听说过哪些有关公摊的奇葩新闻?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大家分享。
曹县房产网综合微博、新浪热点等
凡注明"来源:曹县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0相关评论

热点楼盘

更多